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僧道树唐 734 — 82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4—825 【介绍】: 唐僧。
唐州人俗姓闻
少嗜经籍,不乐仕进。
年近四十始出家,得法于神秀法嗣。
后至寿州三峰山,结茅而居,凡十年,远近为之叹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六 传宗科(四)
唐州闻氏子。
年近不惑。
始获礼州明月山大光沙门惠文
而薙落焉。
既受具。
观方问道。
无所不历。
晚于洛得北秀宗指。
即入寿之三峰山。
结茅以居。
而学者麇至。
有野人每来。
辄能化作佛仙菩萨罗汉之形。
或放神
或呈异响。
如是十年。
后忽寂然。
因告众曰。
野人以许多伎俩。
务欲眩惑。
只消老僧不见不闻。
伊伎俩有尽而吾不见不闻无尽。
宝历初示疾而终。
寿九十二。
明年正月。
塔葬其全身焉。
释道树
姓闻氏
唐州人也。
少以辩智沈静虚豁。
耽嗜经籍曾无少懈。
其为人也贞固足以干事。
隐括足以矫时。
偶遇僧敦喻。
遂誓出尘。
自慨年近不惑求法淹迟。
礼本部明月山大光院惠文为授业。
登即剃染。
二年受具。
乃观方向道。
天台南岳无所不游。
后回东洛遇秀宗裔如芙蓉开通达安静。
寿州三峰结茅而居。
常有野人服色朴素言谈异常。
于言笑之外化作佛形仙形菩萨罗汉。
或放神或呈声响。
如是涉一十年。
学侣睹之不测端绪。
后皆寂尔。
告众曰。
野人作多色伎俩眩惑于人。
只消老僧不见不闻。
伊伎俩有穷。
吾不见不闻无尽。
所谓作伪心劳而日拙。
其自知之。
卷羞怀拙而去追无眹迹矣。
宝历初年示疾而终。
报龄九十二。
明年正月迁塔焉。
系曰。
大钧播物物类纷错。
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
谓之化谓之幻。
知幻化之不异生也。
始穷幻化矣。
吾与汝俱幻也推之于实则幻化或虚置之于虚则幻化时实。
实虚理齐。
不自我之先后欤。
体道无心物我均矣。
故佛言。
凡所见相唯所见心。
又云。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师有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苾刍道宏
苾刍道宏者。
梵名佛陀提婆(唐云觉天)汴州雍丘人也。
俗姓靳
其父早因商侣移步南游。
远历三江遐登五岭
遂过韶部后届峡山
睹岩谷之清虚。
玩川源之澄寂。
逢善知识披缁释素。
于时道宏其年尚小。
任业风而萍转。
随父师而游涉。
桂林以翘想。
步幽泉而叠息。
父名大感禅师
遂于寂禅师处学秘心关。
颇经年载薄知要义。
还之峡谷。
道宏随父亦复出家。
年满二十此焉进具。
往来广府出入山门。
虽可年望未高。
而颇怀节概。
既闻净至走赴庄严。
询访所居云停制旨。
一申礼事。
即有契于行心。
再想生津。
实无论于性命。
闻说滔天之浪。
蔑若小池
观横海之鲸。
意同鯂鳝。
寻即重之清远言别山庭。
贞固师同归府下。
于是乎毕志南海共赴金洲。
拟写三藏德被千秋。
识悟聪敏叶性温柔。
颇功草隶复玩庄周
体齐物之篇虚诞。
知指马之说悠悠。
不凭河而徒涉。
能临惧而善筹。
虽功未厕于移照。
终有庆于英猷。
英猷何陈求法轻身。
不计乐而为乐。
不将亲而作亲。
欲希等生灵于己体。
岂若媲刍狗而行仁。
既至佛逝敦心律藏。
随译随写传灯是望。
重莹戒珠极所钦尚。
求寂灭之圆成。
弃迷津之重障。
毕我大业由斯小匠。
庆尔拔擢于有流。
庶福资于无量。
年二十二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苾刍法朗
苾刍法朗者。
梵名达摩提婆(唐云法天)襄州襄阳人也。
住灵集寺。
俗姓安
实乃家传礼义门袭冠缨。
童年出家钦修是务。
遂离桑梓游涉岭南
净至番禺报知行李。
虽复学悟非远而实希尚情深。
意喜相随同越沧海。
未经一月届乎佛逝。
亦既至此业行是修。
晓夜端心。
习因明之秘册。
晨昏励想。
听俱舍之幽宗。
既而一篑已倾。
庶罔隤于九仞。
三藏虔念。
拟剋成乎五篇。
弗惮劬劳性有聪识。
复能志托弘益抄写忘疲。
乞食自济但有三衣。
袒膊涂跣遵修上仪。
虽未成于角立。
终有慕于囊锥。
凡百徒侣咸希自乐。
尔独标心利生是恪。
恪勤何始专思至理。
若能弘广愿于悲生。
冀大明于慈氏。
年二十四矣。
僧贞固等四人。
既而附舶俱至佛逝。
学经三载梵汉渐通。
法朗须往诃陵国。
在彼经夏遇疾而卒。
怀业恋居佛逝不返番禺
唯有贞固道宏相随。
俱还广府
各并淹留且住更待后追。
贞固遂于三藏道场敷扬律教。
未终三载染患身亡。
道宏独在岭南
尔来迥绝消息。
虽每顾问音信不通。
嗟乎四子俱汎沧波。
竭力尽诚思然法炬。
谁知有长短各阻去留。
每一念来伤叹无及。
是知麟喻难就危命易亏。
所有福田共相资济。
龙华初会俱出尘劳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怀业
贞固弟子一人。
俗姓孟
名怀业
梵号僧伽提婆
祖父本是北人。
因官遂居岭外。
家属权停广府
慕法遣奉师门。
虽可年在弱冠。
而实志逾强。
仕见师主。
怀弘法之念。
即有随行之心。
割爱抽悲。
投命溟潡。
至佛逝国。
解骨崙语。
颇学梵书。
诵俱舍论偈。
虽事凭于一猎。
冀有望于千途。
傥策勤于熟思。
希比迹于生刍。
且为侍者现供翻译。
年十七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秀公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齐安人
髫年既丁父母忧。
即依蜀部之兴律师出家。
诵习。
又依以进具。
而毗尼之学。
于是畅通。
遂为兴公传律上首。
阅四载。
长安
律师宣公之席。
陶练诸部。
勤以忘倦。
出入函丈。
凡十六年。
则其所造之深。
所得之富。
其尚可以语言尽乎。
然后锦归乡里。
报所生地恩。
旋游六安
大敷讲训。
粤有贞固律师
解冠诸生
馀成业者。
不可胜纪。
卒于安州之十力寺。
寿七十。
释秀公者。
齐安人也。
髫年天然有离俗之意焉。
既丁荼蓼便往蜀郡礼兴律师
讽诵经典易若温寻。
又依之进具。
果通达毗尼。
乃为兴公传律上足弟子欤。
如是四载入长安造宣律师门为依止之客。
勤以忘劳。
涉十六年不离函丈。
穷幽诸部陶练数家。
将首疏为宗本。
然向黄州报所生地。
次往安陆大扬讲训。
声美所闻诸王牧守攸共遵承。
正化缁徒咸摹细行。
贞固律师居于上席。
解冠诸生最显清名。
馀皆后殿
其诸成业不可胜算。
春秋七十馀。
卒于十力寺本房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玄泰唐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僧。
石霜庆诸
衡山东之七宝台。
平生不收门徒,逍遥求志。
善文章,尤长于碑碣。
又工诗偈,时与齐己修睦诗僧游。
曾作《畬山谣》,讥山民乱斫衡山树木,传播四方,朝廷因下诏封山
僖宗光启四年,受嘱编次庆诸语录。
卒年六十五岁。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禅僧
石霜庆诸
衡山东之七宝台。
平生不收门徒,逍遥求志。
善文章,曾为本寂全豁圆智等撰塔铭碑颂。
僖宗光启四年(888)受嘱编次庆诸语录。
又善诗偈,诗人齐己李咸用修睦等皆与其游。
曾作《畬山谣》,讥山民斫衡山树木,传播四方,朝廷因下诏封山
卒年65岁。
有集已佚。
祖堂集》卷九、《宋高僧》卷一七、《南岳总胜集》卷中有传,并存歌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不知何许人。
性方正。
举止造次合于义。
蚤年遍参请。
尝见德山鉴禅师
有悟入。
晚居衡山之七宝台。
寒暑之服。
未尝用帛。
人因以布衲呼之。
后进或有谒者
使尽略去苛礼。
苟称门弟子。
则立谢绝。
戒勿通。
然好诱诲俊秀。
善词章。
凡著述。
辄能传远垂久。
时寺尤苦山民莫徭辈所扰。
斩木烧山。
不可谁何。
于是作畬山谣以风。
而上适闻之。
诏守令严加禁约。
而岳中诸寺
赖以获存。
临逝说偈曰。
不用剃头。
不须澡浴。
猛𦦨一堆。
千足万足。
舍利营小浮图以葬。
释玄泰者。
不知何许人也。
性掺方正言不浪施。
心静之情义而后动。
所居兰若在衡山之东号七宝台。
不衣蚕缕。
时谓布纳欤。
从见德山禅师豁如自适。
誓不立门徒逍遥求志。
而于词笔笔若有神。
四方后进巡礼相见。
皆用平怀之礼。
尝以衡山之阳多被山民莫徭辈斩木烧山损害滋甚。
作畬山谣。
远迩传播达于九重。
敕责衡州太守禁止。
岳中兰若由是得存。
不为延燎泰之力也。
终年六十五。
临逝说偈曰。
不用剃头。
不须澡浴。
一堆猛炎。
千足万足。
偈终垂一足而逝。
阇维收舍利袝坚固大师左营小浮图焉。
又为象骨偈诸禅祖塔铭歌颂等。
好事者编聚成集而行于代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